溝通,基層員工最需具備的能力!
以一個基層員工而言,首應具備的是,溝通表達及邏輯思考的技巧與能力。就筆者這幾年參與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,從政策討論、產業發展、企業策略,到各種部門會議的近身觀察,溝通及表達能力不足,以致造成發言盈庭、但言不及義的現象,愈來愈嚴重。
到底這些離題演出的與會者是有意為之,還是思路有問題?我想,兩者可能都有。但是,不可否認的,只顧自我表達、完全不考慮別人想法,以及邏輯思考能力不足,以致造成各說各話,甚至發言內容命中主題機率過低的問題,都將使得組織生產力下降,這對國家、產業及企業,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。
首先,分析上班族溝通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。這似乎在辦公室極為常見,君不見許多坊間提供的教育訓練課程中,「溝通」的課程始終屹立不搖,就知道此問題的嚴重性。
尤其現代年輕人,在受呵護的成長過程中,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幾乎已成為行為的準則,進入職場後,多重視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團體的利益,因而常造成組織的困擾,進而影響辦公室的生產力。相信未來新人類大量進入職場後,企業恐怕須花更多的時間來解決此一問題。
其次是邏輯思考能力弱化的問題,這也是生產力提升的殺手,而且,問題的嚴重性絕不亞於溝通表達的問題。我們常看到在很多會議或研討會上,部分所謂專家的發言,不是過於重視細節或執行的技術問題,就是文不對題,能對於會議主題有建設性的意見者,實在不多。或許一個社會對不同觀點應有更多的包容,但就事論事,這樣的會議成效實在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
仔細思考,
問題的根源在哪裡?一部分原因恐怕是學校教育出了狀況,缺乏邏輯思考的訓練及培養。上述提及的問題並非特例,筆者在許多演講及訓練的課程中,觀察時下的新人類,發覺他們對自我能力相當有自信。不過,創意有餘、但思考訓練不足,尤其是思考邏輯方面,能力相當薄弱,一個研究報告,前後推論常常沒有交集,研究內容多見廣度而少有深度。更令人擔心的是,虛心受教者不多,這樣如何能有更多的進步呢?那麼,該如何強化這幾方面的能力?在溝通方面,了解掌握溝通對象的行為風格、學習傾聽技巧;在表達方面,加強口語及文字表達能力;在思考邏輯方面,提升自己的商業情報蒐集、判讀分析素養,以提升洞察力都是很重要的課題。
此外,要提醒讀者的是,除了能力之外,品德,也是一個上班族絕對需要具備的條件。曾聽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分類,是從主管的角度以能力與品德(包括品德及團隊合作能力)來評價員工,亦即員工在主管心目中,是屬於哪一種人。
舉例而言,能力高,品德高的員工在主管心目中是所謂良品;能力低但品德高的員工在主管心目中是所謂次品;而能力很高,但品德低的員工在主管心目中是所謂毒品,「毒品」的意思是,能解決問題,但可能會出事;而能力低,品德也低的員工則是所謂廢品。一般主管的選擇當然是良品與次品。
先學會傾聽,才能有效溝通
除了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富二代,或因妻子有個好爸爸、或自己創業的人之外,大部分的上班族在進入職場之後,多須從基層做起。在工作過程中,是否能在公司獲得賞識與拔擢,端視是否能夠扮演好一個專業的基層員工而定,而其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,首屬溝通能力。
老實說,現在的上班族要在職場中生存,是愈來愈不容易,除了須具備專業技能之外,如何展現溝通技巧與能力,亦是工作重要的一環。一份針對一萬名主管的研究調查結果指出,其中的八五%之所以能夠晉升主管,最主要原因在於,其易與人相處並具溝通協調的能力,由此可見,溝通能力的重要。
溝通看似簡單,其實不易。在溝通之前應做好準備,溝通過程中應能傾聽及清楚表達,說明之後,從反饋中了解對方是否已充分了解,這些都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技巧。
以溝通的前置準備而言,首先,必須針對所要溝通的對象準備相對應的內容,才不會產生雞同鴨講、秀才遇到兵的困境。以基層工作人員在職場中,所需要溝通的對象包括最高主管、直接主管、同事、上下游夥伴或者客戶,應該針對其所關心的事項,事先做充分準備,才能讓對方感覺我們重視這次的溝通。
其次,是要注意在溝通過程中,所應採取的態度與技巧。基本上,不論溝通的對象為誰,皆應抱持誠懇與尊重對方的態度,不卑不亢,以專業的素養來進行平等互利的溝通,尤其應注意信用原則,說到做到,才會得到對方的信賴,而樂於與我們溝通,也才能獲得溝通所想要達成的效果。
在技巧方面,溝通過程中,首需具備的能力是傾聽。可能因追求時效,或者是急於做任務交付,大部分的上班族皆較擅長說而拙於聽。
事實上,在溝通過程中,「聽」居關鍵地位,聽懂了,才知對方真意;聽懂了,才能有效回應。因此,如何建立一個有助於傾聽的良好溝通環境,並在凝神靜聽的過程中,掌握對方所要表達的重點及呈現的內容,這包括口語及肢體的部分,甚至聽出弦外之音,這在溝通的實務中,是非常重要的。
尤其應避免過於自信,切忌在對方尚未表達完全時,就做回應或結論……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《作自己職場的諸葛亮 - 詹文男博士教你步步發光》作者:詹文男 /天下雜誌出版